東港歐吉桑漁夫,讓民主有飯吃

〈讓大海休假  東港櫻花蝦賺到雙贏〉讀後心得

(今週刊947-948,2015.2/16-3/1)

 

民主可不可有飯吃?曾經有人這樣問。每個人都有意見,事情都不用做了,還是戒嚴最好了,多有效率。

在台灣這個大家庭下,有三代人共處現行民主制度下,三代人卻都各有各的調──

保守世代──戒嚴多好,哪像現在這麼亂。

半開放世代──不要管太多政治,每個人可以表達意見,但是好歹要有禮貌,不可以占領立法院,不能暴力。

民主世代──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堅信民主。

以上只是大略的區分,從保守到民主,都各有人在。

 

可見的事實是,年輕世代(太陽花世代或30歲以下)對民主的認知,已經如呼吸般自然。整個社會再也回不到過去強人政治、或者國民不管政治的時代。當我從黨國體制的臣民教育下覺醒,我已經不必再問民主好不好,而是真心希望台灣社會可以把民主這條路走好。

民主這條路怎麼走才好?一群南台灣小城的歐吉桑默默的執行了。我在無意間閱讀到〈讓大海休假  東港櫻花蝦賺到雙贏〉(今週刊947-948,2015.2/16-3/1)這篇專文時,除了被這個在地的故事感動以外,心中也驚呼,這不就是民主有飯吃,關心公共環境,大家一起變好的最好案例嗎?

這篇故事雖然是2015的專文,但在2016元月讀來仍別具意義。映照著2016即將到來的大選,台灣眼前的路已很明確,那就是告別傳統家天下的威權遺毒體制,走向民主深化。

在這裡,簡單將專文心得摘要。請自行閱讀原文〈讓大海休假  東港櫻花蝦賺到雙贏〉(今週刊947-948,2015.2/16-3/1)

 

  • 誤以為總體資源無限,只求個人利益極大化
  1. 傳統腦:

公共環境可看成是大家共有的總體資源,過去我們都被教育你把自己顧好了就好,不用管到社會或整體環境。但事實上總體資源是有被浪費或用完的可能,比方說愈多人亂逛醫院存著多拿藥就是賺的心態,健保就會破產。

本案例中,個別漁民努力捕漁對個人生計有幫助,但是當人人努力捕漁到超過海洋上限,最後變成大家無漁可捕。

  1. 公共腦:

大家體認到總體資源有限,大家願意定公約,遵守限額捕撈量,雖然看似個人捕撈量減少,但是卻能讓人人擁有長期捕撈環境。

 

  • 契約精神,共同遵守

漁船公約經法院認證,強制執行,加強契約的嚴正性。有人違規即重罰。

  1. 傳統腦:

這次特別通融,對某人放水,下次人人也要求通融,則制度無從建立。

  1. 公共腦:

遊戲規則是大家訂的,大家共同遵守。

 

  • 耐心付出,民主需要時間

這群歐吉桑漁民遵守公約,共花了20年,經過吵鬧爭執,才讓海域復育有成。捕撈量雖少,但單價提高,加上技術進步,產業收入是提升的。

  1. 傳統腦:
  • 什麼溝通,多耗時間,上面一個命令,下面直接執行多快,台灣人就是太民主了。(外加懷念戒嚴模式)
  • 選誰都一樣啦,換人做也不會馬上變好啦!
  1. 民主腦:

民主不是速成品,得要1-20年,幾乎是一個世代人的努力才可以達成。願意忍受眼前(中間執行)的不便,溝通繁瑣歧見,以求長遠的利益(大海不枯竭才有漁撈)。以前是work hard,現在要轉型成work smart.

 

 

一群成長於威權舊社會的歐吉桑們,用著慣有傳統(各自為己)的方式走到了產業末路,最後轉型民主腦(環境是大家的,環境毀了,對自己也沒好處),挽救了自己賴以維生的產業環境。這個小城故事很貼近當下的台灣,看看台灣,過去威權社會下,大家不習慣關心公共事務,只管各自拼經濟,換來環境污染。當台灣被破壞了,大家也就難以生存;再延伸,當整體勞動環境惡化,血汗護士、0元教授、關廠工人…所有的工作者都會成為受損者。

台灣正在走向深化民主的道路上,太陽花學運讓更多新世代年輕人意識到,政治公共環境不會再與我無關。2014九合一大選、2016總統大選在社會人文的意義上,也像是這篇東港小城一樣,台灣要從後威權腦轉型到民主公民腦;台灣要從「家天下的臣民觀─社會體制不干我的事」走向「民主社會的公民觀─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體制好壞會影響個人」。

如果東港的歐吉桑能改變傳統思維,用民主契約精神救回自己的生存資源,台灣是否可以在最多年輕世代覺醒的時機,走向轉型的道路,讓民主由下而上,讓台灣更大步地走向公民社會?

 

延伸閱讀:

【台灣的總體資源有限】

救救池上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819/672968/

台灣快成無魚島

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7%81%A3%E5%BF%AB%E6%88%90%E7%84%A1%E9%AD%9A%E5%B3%B6-%E5%8C%97%E6%B5%B7%E5%B2%B8%E9%AD%9A%E7%A8%AE%E5%89%A94%E5%88%86%E4%B9%8B1-190700413.html

【民主需要時間】

反五輕堅持25 後勁居民跨年要中油全部撤離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102/766573//

 

覺醒小心得~發現「泛道德化」/夢醒時分

「太陽花女王賣淫」的新聞大標,使我意識到,長期浸泡在黨國體制的社會,看待事物的視角是如何的泛道德化。

請一起思考:

  1. 請分別這是「偏公共事務制度」或「偏個人價值道德行為範圍」的事件?
  2. 劉本身是否有任公共領域職務必需要受監督?如果沒有,媒體用這樣的大標是否適當?
  3. 最重要、最關鍵的題組題─
  • 容易引起爭議的道德標準,是否會成會汙名化特定人士的手段?
  • 報導有高爭議的道德新聞事件,是否會排擠、掩蓋重大公共事務議題曝光的機會?
  • 當有高爭議的道德新聞事件出現,有沒有重大的公共事務訊息正在被搓掉?
  • 同一個人、事、物經歷了1-3的步驟後,道德爭議讓你對特定人士改觀?

太陽花是屬於全民的。只要你參與了這場改變台灣的社會運動,你就是太陽花王子/太陽花女王。太陽花精神就是關心公共事務的精神。因此,每一次的爭議新聞出現,可以試著確認以上問題(流程),思考黨國體制是否用「泛道德化」手段模糊公共事務。

但願未來的台灣,少談一點個人道德行為爭議,多談一點社會制度正義!

相關新聞連結

太陽花女王涉跨國賣淫 5萬元交保

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489858

 

學者︰太陽花翻轉民眾政治態度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924437

【月讀台灣】雲林大屠殺 ─重新探索課本沒教的台灣之微心得

(作者:夢醒時分)

1895年,清帝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與日本。自該年起,台灣人開始了一連串的抗日活動,而雲林大屠殺(1896/6)是日本人得以掌控台灣的關鍵戰役。因為在此戰役之後,日本全面運用清國用以管理基層社會的保甲制度掌控了台灣。

為了了解雲林大屠殺,在沒有找到專書的情形下,我從閱讀《台灣漢人武裝抗日史》做為入門,以了解當年先民抗日概況,以及雲林大屠殺處於抗日的哪一個階段,主要領導人物的社會背景以理解他們抗日的原因。

依據翁佳音所著的《台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一書,台人抗日可約分為以下階段:

  • 武裝抗日(1895/5-1915/8)
  1. 乙未衛台之戰(1895/5/25-11/18)
  2. 各地土著勢力武裝游擊戰(1895/12/30-1902/7)【雲林大屠殺為此階段
  3. 隱謀與暴動(抵抗日本殖民地基礎工事(1907/7-1915/8)
  • 非武裝抗日(1914-1937)
  1. 近代政治結社的統一戰線階段(1914-1927/2)
  2. 左翼領導運動階段(1927-1931/12)
  3. 右翼領導台灣地方自治聯盟階段(1931/1937)

本篇所論的雲林大屠殺,則處於武裝抗日的第二階段。日本在甲午戰爭時見識到清軍戰力薄弱,也以為台灣不足為患。但實際上進入台灣時卻發現台灣士兵不同於遼東的中國人,被民不畏死之風所震撼。第一階段武力抗爭中,在街巷和村落裡,不乏「老婦攜武器奔走」,除了正規軍、民兵之外,台民有全村村民為保衛家鄉而戰,正因如此,抗日民兵武器雖較正規軍差,但是戰鬪力超過正規軍。

日本人在1895.11.18日宣稱平定台灣全島,但台灣各地仍然不斷有抗日活動。1895.11月底,東港一帶客家人率先抗日,就此展開北中南各地土著勢力抵抗活動。各地反抗活動都是各自抗爭為主,並非連線集體活動。日人佔領南投街後,中部發生了零星的抗日活動,其中以雲林柯鐵抗日最受後人注意。

1896.6月,柯鐵與其它抗日領袖率領眾人出擊斗六,這一戰役波及中部、嘉義附近,日方對雲林實施無差別大屠殺。短短數天內(6/10-6/22),有60個村遭全焚,約6000人遭殺害,此次的「雲林大屠殺」震驚了國際社會,香港Daily Press形容民眾逃難猶如「摩西率眾由埃及逃至迦南地」。事後日本政府圖謀補救,懲戒了相關官員,天皇也分發給當地居民就恤金,並要相關單位對外國新聞隱暪此事。

有關於雲林大屠殺,網路或維基百科不乏過程描述,《台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一書在雲林大屠殺細節上反而較少著墨,而是另以專章討論台人為何要抗日。而這也引起了我的興趣,去理解當時的台灣社會。

第一因,也是最直接的抗日原因─民族主義。因為台人受清國統治200餘年,漢文化思想已紮根,台人自然而然會奉清國為正朔,抵抗日本。第二因乃是日人統治台灣初期,將台灣視為日本失業者救濟地,行政官員與憲警素質極差。例如憲警互相搶功,或監守自盗卻委罪台人,行政官員不尊種台灣民間習俗等,民間自然心生抵抗。第三因─經濟因素,則是筆者閱讀後認為最實際的原因。

日人根據1896年第二任總督桂太郎發佈的「台灣礦業規則」,認定1897年5月8日前台人國籍不確定,不具日本國籍,所以台灣舊業主不能擁有金石硫磺業權,只有日人才具有資格。於是基隆台北近6~7000名採炭者立即成了無業之民。接著糖業、樟腦業規則也使台人無法投資也不能僱用勞動者。台人在經濟生存上失依,當然會群起抗日,北部抗日者王秋逢即抗議道:「若要我歸順,應將金礦返還於我」。中南部的抗日成員,也有不少是土地被兼併的農民。

日人將抗日領導者分為匪魁、匪首二類。按今日白話形容,匪魁為A級抗日者,下有組織,並設有統帥;而匪首則為B級抗日者,只佔領一小地方,也沒有固定領袖。匪魁(A級抗日者)通常是礦區主、豪農、總理等經濟實力雄厚之士,自清時期即有家業,並與在地居民有共同經濟利害關係。正因有這層共同體關係,匪魁經常受鄉民掩護。雲林大屠殺事件中的主要抗日領袖─柯鐵,可以歸類為A級抗日者,家族為製紙業,父祖為累代匪魁。他的組織中,有不少農民是為保自己產業而抗日。另一個說法則是,自清時期,鄉民也固定向柯鐵納稅求其保護產業,一旦日人統治成功,則地方產業領袖再無法向鄉民抽稅,故要起來反抗日人統治。

在雲林大屠殺後,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即是,前往安撫民情的日本內務部長發現了清國統治台灣的保甲制度,並將保甲制度推展至全台,用此一制度讓台人互相監控、連坐,相當大程度上輔助了日本警察管理之不足,也使日人能完全統治台灣。日治時期的保甲制直到日本戰敗前─1945年6月方才廢除。

整理出輪廓後,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如下:

所謂的民族主義

本書既以漢人抗日觀點出發,在原住民抗日部份則自然未提,也就難以得知在雲林大屠殺事件中,原住民的參與情形。當時台灣已受清國統治二百餘年,漢文化已在台灣生根,台人抗日很自然是受傳統漢族文化影響,例如不受異族統治、仍欲回復清國體制這類臣民思想。對照時下政治,台灣人的公民意識正蓬勃發展,也有實質國家的要件(如:軍隊、貨幣、法律制度等),不可能再回到臣民時代,非得回歸某個宗主上國才有存在感。中國若要以民族主義─台灣人曾經抗日這類口號建立兩岸一家親的政治連結,希望台灣人回歸中國,實在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當今台灣人認同的是─「建立公民社會」─由公民監督政府,而不是「回歸中華民族大帝國」─由統治者教化人民。前為公民,後為順民(臣民),兩者有天壤之別

所謂的政治這回事

  我回想我的受教育過程,公民與道德一科一向是道德為重,政治不過就是背誦中國歷代王朝興衰,好好讀書,不用管那麼多事,是從小到大被養成的認知。當我在讀到北部台人因為在日人統治下淪為無業之民而挺身抗日時,心中非常地震驚:原來台灣人並不是從來都不管政治

作者在此書中特別整理出抗日成員的背景。以雲林大屠殺事件發生當年來說,南部抗日成員(彰化以南至台南)中,與柯鐵齊名的簡大肚(簡義),本身即是製糖業者,是雲林第一大豪族,為了生存的經濟利益起而抗日,而非安靜歸順。對照去年黑箱服貿引起的太陽花學運,反對的其中一個原因乃是國人擔心經濟過度傾中而被掏空。台灣人為了自己的經濟權益站出來,顯見到了生存關頭,自己的權益自己掙乃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我想起長輩提及戒嚴年代常說的一句話:「以前老蔣在哪能給大家到處去抗議。只要你不管政治,好好工作,都嘛沒事情!」是的,大家好好工作不管政治,結果就是讓黑箱服貿出賣台灣人的工作。最終,台灣人還是得像先人抗日一樣,為自己的工作飯碗挺身和政治統治者周旋。歷史正是這樣重複上演。好好工作讀書不管政治,自然就能有好工作、賺大錢的順民教條,在史實的對照下,顯得多麼失真與荒謬。

雲林相關圖-烏瓦窯手工麵線圖

倘若黑箱服貿通過,我們能保住多少本地產業?

  這是筆者以雲林大屠殺發生的時間,以及理解事件主要領導者的社會背景後,對照現今時事引發的思考而整理為文。我驚訝、也難過台灣土地上曾發生這麼殘忍的戰事,而學校教育卻隻字未提。雲林大屠殺不是歷史熱門的題目,我刻意挑選這個主題來書寫,希望借此機會更認識台灣。

補充:誰來參加太陽花學運

http://twstreetcorner.org/2014/06/30/chenwanchi-2/

雲林相關圖

(以上圖均為雲林縣府網站供下載)

月讀台灣──回顧1970年四二四刺蔣案

「黃文雄(Peter Huang)於紐約市廣場飯店前開槍刺殺蔣經國,當場遭伏,子彈偏離。」──轉引自《日月》2015週曆手帳內頁描述。

在去年的三一八運動之後,許多與公民意識覺醒的周邊商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地一一出現,其中一款打著「解除殖民封印!」口號的週曆手帳,在臉書的轉發之下也引起了筆者的興趣。

11160050_10204327294211615_1189135287453661847_o

(圖片來源:http://baconpress.com.tw/)

過去筆者使用的記事本多會附帶所謂的「國定節日」的印記,像是國父逝世紀念日、國父誕辰紀念日(中華文化復興節)、光復節、行憲紀念日等,因為不放假所以根本也不會記得的節日。而在稍微去了解一下台灣史之後,其實可以發覺這樣的國定節日制定的背後,透露了當權者想要灌輸給民眾哪些訊息。放眼望去現在的中華民國的國定節日的內容是非常奇妙的,也是不同政治意識型態互相爭奪詮釋權的重要場域,同時也顯現了台灣作為擁有多元歷史脈絡載體的特色。不過礙於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討1970年的四二四刺蔣案,有興趣者可以去參考周俊宇的《黨國與象徵:中華國民國定節日的歷史》一書。[1]

11110269_10204327293371594_6489344853737424393_n

好的,主題拉回來談《日月》手帳的主旨:「以臺灣為主體、以我們為視角,牢記我們該牢記的歷史、紀念值得紀念的人物」。而在四月的其中一項歷史事件「四二四刺蔣案」在手帳中的記載已如上述。但我想大家在看完這段描述後心中仍會有很大的問號,黃文雄是誰?蔣經國被刺殺過?為何沒打中!之類的疑問,所以筆者擬在此簡單地補充一些歷史脈絡。

首先是黃文雄此人。1937年生,新竹人,畢業於政大新聞系,1964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獎學金,前往該校就讀社會學研究所,1966年轉至康乃爾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如果沒有發生刺蔣案,應該會是台灣第一位留美的社會學博士。我相信很多台灣人都對他很陌生(尤其是出生在解嚴後的年輕人們),而近期內有印象的媒體來源,可能會是黃在2012年獲頒政治大學「傑出校友獎」的這則。[2]黃文雄獲獎,除了1970年的刺蔣案以外,之後在爭取人權上的努力也是重要原因。但常被揶揄為黨校的政大,出了一位刺蔣案的傑出校友,無論如何都是非常醒目的一件事。[3]

11174872_10204327293771604_7771142500466599410_n

(中間者為黃文雄。圖片來源: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10595)

時序拉回到1970年的4月。該月18日,蔣經國獲美國國務卿羅吉斯的邀請,以行政院副院長的身分訪問美國,然而卻在22日於紐約市廣場飯店的旋轉門前,遭台獨聯盟成員黃文雄開槍射擊,但在開槍的前一刻,被機警的美方人員察覺並阻止,致使子彈射偏,而黃本人隨後也被制伏在地,同時邊倒地邊大喊「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這就是驚動一時卻在今日已被許多人遺忘的「四二四刺蔣案」。

11148837_10204327293491597_940302568036870229_o (1) 11182053_10204327293531598_2339155462296797442_n

(圖片來源:陳銘城,《海外台獨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92。轉引自:http://taiwaneseamericanhistory.org/blog/2015/02/18/105-political-activities-of-taiwanese-americans-1-%E5%9B%9B%E4%BA%8C%E5%9B%9B%E5%88%BA%E8%94%A3%E4%BA%8B%E4%BB%B6%E9%99%B3%E9%8A%98%E5%9F%8E201502/)

筆者嘗試在上述極度簡短的描述中,拉出幾個問題來討論。首先是「美國國務卿」羅吉斯邀請「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訪問美國,以及黃文雄為什麼要刺殺蔣經國?美國的國務卿是個權力極高的職位,為內閣成員中的首席,且掌管美國對外事務的負責人,試想如果現在的國務卿邀請張善政(有人知道他是副院長嗎?)訪問美國共商兩國事務,各位不會覺得哪裡怪怪的不對勁嗎?但畢竟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時代,以現在的觀點很難去理解當時的情況。1970年,正是中華民國被否定在聯合國作為中國代表的前一年,在當時詭譎難測的國際政治氛圍中,美國此舉在後來也被認為是安撫當時不安的國民黨政權的舉動。另外,1969年甫接任行政院副院長一職的蔣經國,也藉由此行作為鋪陳他日後接班的積極展現,也因此,黃文雄表示刺殺蔣經國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打亂蔣家的接班計畫,重新挑起國民黨內的權力鬥爭。

第二點是,進行刺殺行動的只有黃文雄嗎?其實策劃此次事件的,還有另外三位台獨聯盟成員:鄭自財、黃晴美(黃文雄之妹、鄭自財之妻)和賴文雄。而黃文雄認為自己是唯一未婚無家累者,故而自願擔任槍手。在案發當天,蔣經國行經廣場飯店門外的時候,在場聚集了一群示威遊行抗議的台獨聯盟成員,而黃文雄亦是從遊行隊伍中衝出並舉槍射向蔣經國。與此同時,同行的鄭自財見狀想上前救援,卻被警棍打到不省人事,結局演變成槍擊未遂而雙雙被補。2008年的《福爾摩沙事件簿》則有對這起事件做過專題報導。(請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_XMrVMrSs。)

第三點,在刺殺蔣經國未果之後……。整起事件並未因兩人的被捕而落幕,這一聲槍響,立即引起了各地、各大報對台灣獨立運動的注目,且被大幅報導。而為了迎救被起訴的兩人,台獨聯盟亦在短期間內募集到20萬美金的保釋金,將二人保釋出獄,此點在當時海外台獨團體對國民黨政權的政治心理戰方面,是有著高度精神鼓舞意義的。但是,後來的事態發展卻也不如台獨聯盟所期待,兩人不久即棄保逃亡,鄭自財前往瑞典尋求政治庇護,但在1972年遭引渡回美國,坐了約一年牢後獲假釋。黃文雄則消聲匿跡20多年之久,直到1996年才成為最後一位黑名單偷渡回台灣,並在台灣深耕人權議題。

行文至此,我們還可以繼續拉幾個子題出來討論。大家或許想繼續追問:黃鄭二人為何棄保逃亡?根據黃文雄自己的說法,他認為美國政府是國民黨的後台大老闆,且美國政府善玩兩面手法,一邊提倡自由民主,一邊又支持獨裁政權。[4]另一方面,黃文雄被壓倒在地時喊的那句「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充滿了戲劇張力,台獨聯盟也欲借此機會大力宣揚台獨理念,並塑造黃文雄台獨英雄的形象,但同時,聯盟內部卻產生意見分裂,有一派的成員主張為了組織的存續與盟員安全,應與黃鄭二人的行動撇清關係。最後亦是此派掌握發言權,對外正式宣稱該事件是黃鄭二人的自發性行為,與聯盟無關。在這樣的態勢下,黃鄭二人棄保逃亡也是不難理解的。(甚至有團員認為黃文雄應該Go to jail like a Taiwanese. [5]換做是我也要逃,為何要犧牲青春坐牢然後當嘴砲份子口中的精神指標人物?)而黃文雄在日後的採訪中自述,他並不想做什麼台獨英雄,認為自己只是「在一個不平常的時代,一個普通的個人,會去做出他平常不會做的事情來」。打亂蔣家接班計畫的目的失敗,但這一槍對國民黨發出了警訊,少數人統治已讓台灣人忍無可忍了。黃文雄就是在這樣的自我定位與各方考量之下,展開了流亡生活。

再來是,台獨聯盟當時的處置方式到底是在搞什麼?台灣獨立建國聯盟(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WUFI),是在1970年由四個海外獨立運動團體,加上台灣自由聯盟所集結而成的聯合性組織,雖然台獨是共同目標,但多方人馬集結而成的結果,卻在運動路線以及遭逢重大事件時容易產生內部意見的分歧。對四二四刺蔣案的應對態度,也顯示了這樣的特性。時任首任台獨聯盟主席的蔡同榮,原本和黃文雄約好在4月24日會前往廣場飯店,但卻因為找不到停車位(這……)而在第一時間缺席。[6]事後又屬於主張和黃鄭二人撇清關係,對外宣稱次蔣案是盟員「個別的英勇行為」說法的一派。在蔡同榮前後立場搖擺的態度中,已可看出甫成立不久的台獨聯盟所爆發的運動路線之爭,以及日後內部人事傾軋的跡象。而蔡同榮本人也在這樣的紛擾中,於1971年宣布不再連任聯盟主席。

相較於黃鄭二人的逃亡、海外台獨組織的各種紛擾,刺蔣案的當事人蔣經國,則是按照他的接班計畫,於1972年接任行政院院長一職,1975年接任國民黨主席,最後於1978年成為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事件的那聲槍響,雖未如黃文雄預期的打亂蔣家的接班計畫,但也對國民黨政權發出了一個嚴正而有力的警告。

而他未料到的一點,則是讓海外台獨團體的內部紛爭提前揭開序幕,也讓自己展開了20餘年的逃亡生涯。後世的我們該如何從單一的歷史事件中回顧看待其背後複雜的歷史脈絡,予以客觀的認識,以及從中吸取經驗來看待當下的政治現況?我想這是在回顧這些歷史事件時,同時必須不斷做出的自我提問。

[1] 周俊宇,《黨國與象徵:中華民國國定假日的歷史》一書由國史館於2013年出版。

[2] ET Today東森新聞雲:「曾開槍行刺蔣經國 黃文雄獲選政大傑出校友」。新聞來源: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18/47441.htm。(擷取時間2015/4/14)

[3] 〈我要真正的人權 黃文雄自勉成為全職公民〉,國立政治大學〈傑出校友表揚專刊〉。文章來源:http://info.nccu.edu.tw/epaper/enews_detail.php?AT_ID=201205140009。(擷取時間2015/04/14

[4] 黃文雄,〈追憶如煙的往事〉,收錄於陳勝宏、粘銘昌主編,《陽信論壇──從李登輝的生命共同體談起》,台北:財團法人陽信文教基金會,1997。

[5] 同前註。

[6] 本人說法可參考:《台灣演義》對蔡同榮做的專題報導。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2lt3vFmkk。(擷取時間2014/4/15

學運之月回想太陽花滿週年——六年級的選後覺醒(下)

學運之月省思─學運之月回想太陽花滿週年

一個六年級世代看九合一選後到學運週年,夢醒的大中國教育

(by 夢醒時分)

 

太陽花之後,突然覺得一切都顯得過氣又過時。

利大於弊不斷迴圈,舊世代不願放手,還指揮著年輕人要有禮貌,然後到了九合一選戰開打。MG149案、皇民說、竊聽案,我簡直無法相信,所謂掌權的大人們,用極盡羞辱新世代選民的思惟與手法,主導政策與選舉。我看清了黨國是威權掠奪的家天下本質,悔恨當初成為前六八九,更開始惱怒,是誰主導洗腦了我的年少青春?覺醒後,我開始給自己補課,補重新認識台灣的課。

翻了又翻的百年追求

翻了又翻的百年追求

繼續閱讀

穿越圓環來看你 — 湯德章與台南市的三一二

    如果你是台南人,你是否和我一樣,要到離開家鄉才知道,原來湯德章紀念公園最顯眼的銅像不是湯德章?

    國高中那幾年,幾乎每天騎腳踏車補習上下學,民生綠園是必經的地點。因為學校的安全宣導,頭上總是戴著一頂笨拙的安全帽。不過安全帽笨拙,當年的中二生怎麼戴得住,於是常常在到了民生綠園後就把它摘掉。 那裡分岔出七條主要道路,位在舊市區的最中心,外地人來到這常常會迷路。最內環的汽車道只設一盞紅綠燈,如此車輛可以不斷行進,接近你要轉出去的馬路時,再靠向外環。由於車流繁忙,很少有人會走到那唯一一盞的的紅綠燈,等待通行,把握僅有的那十秒,穿過車陣到中間那座公園。 繼續閱讀

月讀台灣──前六八九的歷史覺醒

全新專欄/徵稿訊息

月讀台灣

今天是三月十八號,不知道各位前六八九還記得一年前的今天嗎?

一年前的今天,一場充滿力量的行動驚醒大眾,終於讓我們發覺自己對於歷史、政治認知的貧乏。在這覺醒後的三百六十五天,我們持續與生活對抗,讀書工作生活,關心時事,閱讀歷史,希望覺醒不白費!

在全新的一年,前六八九覺醒聯盟將會推出「台灣」專欄,與大家分享我們對台灣全新認識!月讀台灣,每月將會發布一至兩件重要的歷史事件,以路人視角、平民心情研讀台灣歷史,理解自己腳下的每一寸土地。

繼續閱讀

一億元打造歷史,統治者消滅語言

馬志翔導演執導的「KANO」,內容改編自1931年,台灣嘉義農林棒球隊遠赴日本甲子園征戰,獲得亞軍的故事,演活了高中棒球員作為主體,日本殖民時代為背景的歷史。KANO中,主要語言是日語,次為台灣話/閩南話,還有相對少量的客家話及原住民語,各種語言很自然地交錯出現在電影場景中,讓人感到親切又陌生。在那些熟悉的早期台灣街市、常民生活中,語言結構與今日大相逕庭,各種階層的台灣住民,無論農民、學生、商賈皆對此習以為常。這樣異樣的情景,對筆者而言頗為衝擊,心中不由得生出了問號:為何像我這般土生土長的台灣青年,對距今不過八十年的台灣人生活樣貌,會如此陌生呢?

八十年前,我所站的這片土地是什麼模樣?誰能告訴我?

八十年前,我所站的這片土地是什麼模樣?誰能告訴我?

中學時代學習的台灣史,多將日本殖民單純描寫為萬惡帝國形象,然而看過此片後,追查對比日本國與國民黨政府對台灣本土語言箝制,卻發現後者比諸前者,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繼續閱讀

假民主真獨裁的兩大理由:「反共」與「法治」

今天(2014/12/25),法務部長羅瑩雪在總統府專題報告,題目是《民主法治與言論自由》,根據民報的報導,羅指出「網路言論脫序,集體霸凌屢見不鮮,網路言論失控,成為破壞法治的犯罪天堂。」這位天才法務部長甚至要修訂通保法來「抵制網路毀謗的行為」。

本聯盟的成員持續閱讀《百年追求》這本台灣民主法治歷史的書籍,看過羅部長發言之後,不禁感到一股莫名的熟悉感湧上心頭。獨裁者限縮人民權利時,總有許許多多的招數,回顧台灣的歷史便能恍然大悟。要控制社會、人民,必得紮個稻草人讓大眾喊打喊殺,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後四十年的獨裁暴政,首先被「反共大業」合理化。

言論自由是屬於民主的,法治卻時常成為當權者的工具。

言論自由是屬於民主的,法治卻時常成為當權者的工具。

繼續閱讀

689覺醒:「我是如何從一個689變成台獨份子」

(編按:本文作者為碩士研究生,七年級後段班,在臉書發表此文以後,受聯盟邀請分享覺醒自白。原臉書網誌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notes/10152398956090064/)

這個故事行文很長,但就跟大部份的前689一樣,相當典型而不怎麼精彩。

吾少也賤,且十分下賤。

本來不想寫,一去回想那些助紂為虐的記憶,腐臭味便從胃裡翻湧而上。說了很典型,當了二十幾年的689就是因為家族信仰,是的,在我們家,泛藍是一種信仰。「民進黨」或「台獨」在我們家(族)裡基本上是一句髒話,即使到了現在,聽到「民進黨」三個字還是會覺得隱隱約約有點刺耳,「台獨份子」聽起來也像是某種罪名,感覺就要被送去勞改了。

origin_358091131

繼續閱讀